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欢迎扫描文末二维码关注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CIEFR)官方微信号“中国教育财政”(账号:CIEFR-PKU),每周获取教育(财政)相关信息推送。)

 近年来,持续增长的海外留学生数量和高额的学习生活费用,使得人们越来越怀疑海外留学生的动机和学习能力。以赴英国留学生数量为例,中国2008-2009年赴英留学生数量为47035人,而1997-1998年,该数量则只有2883人。赴英留学生中,大约有70%的学生主修商科。有不少批评者认为,留学生以“官二代”和“富二代”群体为主,以高考失利学生为主,并非是学生中的能力拔尖者。

中央兰开夏大学 (University of Central Lancashire) 商学院的研究者道格·康塞尔 (Doug Counsell) 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该问题。

研究者在自己所供职的学校,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针对188名来自中国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进行了调查,在男女比例选择上也进行了考虑。受访者主要被问及以下三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选择留学?二是为什么要选择到英国留学?三是对未来的信心如何?

为什么要选择留学?的确是有学生回答道,“因为在国内高考中失利,所以被迫选择出国学习”,但这部分学生只有受访者的4%。在多项选择题中,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表示为了追求更好的教育质量,有56%的学生表示为了更好的训练自己的外语水平,有54%的学生表示,为了更好的体验外国文化。

为什么选择英国留学呢?有学生认为英国留学要求低,但这仅仅只有4%的学生。65%的学生回答因为英国的教育质量高。此外,也有为数不少学生认为英国的英语环境好、学制较短是他们选择的重要参考。

对未来的信心如何呢?在这个问题上,中国留学生的态度,倒是比国外学生更加积极,虽然面临着比较严峻的未来竞争和工作的不确定性,仍然有一半的学生对未来比较有信心。

两个百分之四,“高考失利”和“留学要求低”,的确是客观存在的,但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学生,并不是海外留学生的主体,但这一小部分,却被一些批评者主观放大了。事实上,据我们对身边留学生的观察,大部分学生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学习条件和语言环境而选择留学。随着国际化的进一步加速,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高水平教育的主流,以北京大学为例,除了理工科本科生的高比例出国留学之外,在硕士和博士教育中,联合培养的和海外访学,均以成为培养的主流方式。

研究者指出,中国留学生在英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适应文化和摆脱孤独感。调查中,59%的学生感到难以适应异国文化,40%的受访者谈及他们有过深深地孤独感。而据笔者对身边的英国留学生咨询,他们感到实际上的比例可能比这个调查数字更高。原因是,英国学生基本上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子,由于住宿等各方面的限制,中国留学生更多的是自己抱团,而难以交往到更多的英国朋友。

作者的研究比较简单,但是仍然能够说清楚,当中国留学生已经成为中国教育界的常态,而非纯精英教育时,我们如何看待和观察这一群体。尤其是作为专业的研究者和业内人士,应该对海外留学生有一个全面客观的分析和评价,而非简单的“高考失利者”认证。

 参考文献:China: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9,1 Mar.2011: Chinese Students Abroad: Why They Choose the UK and How They See Their Future


欢迎关注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CIEFR)官方微信号“中国教育财政”(账号:CIEFR-PKU),也欢迎将我们的文章发送到朋友圈或转给好友。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并保持文章完整性,不得删除“中国教育财政”及微信号,违者必究。

话题:



0

推荐

刘明兴

刘明兴

124篇文章 7年前更新

男,1972年生。2001年获得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2001年至2003年,在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从事经济学博士后研究。现为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教授、副所长。研究领域为发展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自2003年至今,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90余篇。 包括,《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Comparative Politics》、《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社会学研究》、《政治学研究》、《中共党史研究》等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