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党校在中国是一个特殊的组织,一方面起着干部教育的功能,各级党校承担了大量的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培训任务,另一方面起着组织选拔的功能,被选派到党校学习的干部,大多数是已经获得了内定提拔的可能性,但因为依然有为数不少的未被提拔干部,说明党校并不完全是“橡皮图章”。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李咏平教授,在2013年撰文研究了中共各级党校在选拔和输送干部中的作用,我们可以从其观察中,看到党校教育在干部选拔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中共党政干部选拔方式向来处于一种“半神秘”状态,通过上层来任命下层干部。过去的二十多年,很多通过任命方式交接权力的国家出现了重大的政治生态变化,但中共领导的政治体制依然显示出持续的生命力。近年来,市场机制和其他竞争机制不断进入中共执政的思维模式。那么,如何在新时期延续执政基础?在李咏平看来,对党政干部的选拔和教育方式至关重要,而各级党校,正是教育和选拔的重要场域。

作者通过200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采用倾向分数配对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通过样本配对来控制选择偏误,以此来解释是否参加党校培训的官员升迁概率是否有明显不同。结果表明参加党校培训的官员明显提升了晋升的概率,进入党校参加学习的官员比没有进入培训的官员概率增加了15%。在这里,很多人肯定会质疑严重的内生性问题,即参加党校培训的干部,大多数都是内定或准备提拔的官员,但1995年和2000年中央党校中青班学院的简历分析表明,264名学员中依然有17%没有获得升迁,尽管这个班级被认为是由即将被提拔的学员组成的,但依然有为数不少的学员未能获得升迁,从侧面可以表明党校培训并不完全是“橡皮图章”,而是有一定的筛选和审查功能的。

选举政治在中国已经存在,但主要是乡镇和村里,更高层的政治人事,依然是通过上级领导的任命来实现的,党校的作用,正是在这种机制中发挥的。2003年的数据表明:党员身份、与上级的沟通频次和教育背景,是影响干部能否进入党校培训的关键因素。进入培训程序,则意味着获得升迁的概率大为增加,但要想获得最终的提拔,还需要在培训过程中发挥出良好的表现。学员在党校培训中的表现会被计入个人档案,个人档案是判断党员晋升潜质的重要依据,这些包括忠诚度、专业技术能力等信息的记录,会成为重要的参考依据。

有部分批评人士认为,党校教育是意识形态的灌输,但不可否认的是,党校教育是当前干部选拔中的重要考察和培训途径,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党校还是干部建立联系和交流的重要场所,如果能够利用好,对干部成长是有着重要帮助的。

参考文献

Lee, C. (2013). Party Selection of Officials in Contemporary China. Studies in Comparativ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48(4), 356-379.


欢迎关注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CIEFR)官方微信号“中国教育财政”(账号:CIEFR-PKU),也欢迎将我们的文章发送到朋友圈或转给好友。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并保持文章完整性,不得删除“中国教育财政”及微信号,违者必究。

话题:



0

推荐

刘明兴

刘明兴

124篇文章 7年前更新

男,1972年生。2001年获得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2001年至2003年,在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从事经济学博士后研究。现为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教授、副所长。研究领域为发展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自2003年至今,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90余篇。 包括,《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Comparative Politics》、《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社会学研究》、《政治学研究》、《中共党史研究》等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