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准公共产品可以带来公共收益和私人收益,因此既可以由公共部门举办,亦可由私立部门举办。那么,作为准公共产品,私立教育的发展是否会被公立教育所挤压?有哪些因素影响私立教育的发展?这些因素在不同国家中所起的作用是否一致?在经典文献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Private Education in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中,Estelle James尝试回答了上述问题。她认为,公立学校并不能完全取代私立学校,不论在任何阶段,私立教育都将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而存在。教育需求、非营利组织和政府补助会影响私立教育发展,并影响不同国家私立教育的规模。

影响私立教育发展的四大因素

1、超额需求。超额需求是指超过了公共供给能力的教育需求,即想进入公共学校、利用公共资源,但是资源有限、入学无门,主要集中在中等和高等教育水平上。

2、差异化需求。主要包括对文化异质性和质量的不同需求,其中文化异质性表现为宗教异质性和语言异质性两方面。而对高质量的不同需求方面,人们对于私立教育的选择往往是由于教学质量高于公立教育,能够满足家长们对学校的要求。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中公立教育质量的改变可能对于私立教育规模的大小有着不同的影响。

3、非营利组织(宗教组织)。大多数私立学校的创办者都是一些理想型的组织政治群体,这些创办者们把目光着眼于教育是因为学校是个人兴趣的形成和社会化的最重要的机构。因此,在需求方面,即使在公立教育资源充足的情况下,由于意识形态与教育理念的不同,也会引导人们自愿选择私立学校以此来确保他们所选择的偏好类型;在供给方面,对于最大化非营利组织而言,私立学校成为分享其理念和价值观并获得更大竞争力的最为便利的方式。

4、政府补助。政府对于私立教育部门的补助有利于规范资金分配程序,防止出现恶意挪用、占用等不规范现象,提高私立学校办学质量,更加有效地反映家长们的教育要求。而且通过政府的资助有助于政府参与到私立学校的管理和运行中,借助政府的资金和投入能够加快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私立教育的发展。

实证检验

作者以12个发达国家和38个发展中国家的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阶段私立学校为研究对象,共抽取100个样本,用于估计各因素对于不同国家私立教育规模的影响。其中自变量主要包括人均收入、城市化程度、公共供给、宗教和语言异质性、教育收益率以及政府补助等,因变量为私立学校入学率,逐一考察各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结果发现,不论在发展中国家或发达国家,人均收入和城市化水平都对私立教育入学率有着积极影响;公共供给的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私立教育的规模大小产生的负作用要高于发达国家;宗教和语言异质性在所有国家中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且在发达国家中表现更为明显;私立教育回报率的大小也影响着人们对于私立学校的选择;政府补助对于所有国家中以满足差异化需求为主的私立学校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而对于有着超额需求的国家如日本则不会产生任何积极作用。

为了进一步论证实验结果,作者将自变量归纳为四类:经济、文化、政策以及历史因素。在上述分析基础上进行回归估计,测量出每一类自变量对私立学校入学率的影响大小。结果表明,以宗教异质性和语言异质性为主的文化因素是最重要的,能够反映出私立学校入学率变化的30%—60%;其次,以政府补助为主的政策因素反映了私立学校入学变化的20%,以人均收入和城市化为主的经济因素作用相对较小,为15%。而对1965年和1975年前后两次的历史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后发现,历史因素对于私人学校入学率的作用相对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总之,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私立教育和公立教育都会得到发展,但随着政府扩大对教育的投入,私立教育的规模可能会缩小。然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政府政策与私立学校发展呈正相关,尤其是对于私立学校的资金支持和投入这一方面。此外,宗教精神、语言异质性都对私立学校的发展有积极作用。特别在发达国家中,由于差异化的教育需求日趋强烈,私立学校逐渐成为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还接受政府的大量资助,成为了公私立教育并存的混合物。

诚如作者所言,由于样本量有限,且在这有效的样本数据中,也难以获取相对精确的数据从而进行检验。在方法论上,尽管获取的样本是无偏差的,并且样本选择范围广泛具有代表性,但文中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阶段的私立学校,对高等教育阶段并无涉及。在结果呈现上,关于宗教、语言以及政府补助等因素对于私立教育规模影响的具体大小都不得而知,只能从整体上模糊了解每一类因素的影响程度,无法清晰地揭示私立学校入学率与每个自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这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但作者得出的研究结论为现代私立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作用,同时文中采用的研究范式和分析框架,也为人们对和具有教育具有相似属性的“健康”、“社会服务”等混合性质的公共商品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

介绍文献

James, E. (1987).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private education in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Educational and Training Department, Operations Policy Staff, World Bank.


欢迎关注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CIEFR)官方微信号“中国教育财政”(账号:CIEFR-PKU),也欢迎将我们的文章发送到朋友圈或转给好友。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并保持文章完整性,不得删除“中国教育财政”及微信号,违者必究。

话题:



0

推荐

刘明兴

刘明兴

124篇文章 7年前更新

男,1972年生。2001年获得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2001年至2003年,在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从事经济学博士后研究。现为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教授、副所长。研究领域为发展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自2003年至今,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90余篇。 包括,《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Comparative Politics》、《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社会学研究》、《政治学研究》、《中共党史研究》等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