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自主性问题是非营利组织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虽然学者对中国非营利组织的自主性及其形成条件看法不一,但这些研究存在着两点共识:第一,西方理论所描绘的“公民社会”及其基本特质——自主性,已成为学者们分析政府与非营利部门关系时的基本“参照系”;第二,从“发生学”的角度看,中国非营利部门产生的“动力学”源于由政府推动的经济社会转型,同时这些组织自身仍处在创造和变化之中,因此,中国真正意义的公民社会正在“生产”中。然而,许多学者是从宏观性、结构性要素分析非利组织自主性形成的差异,忽视了对组织自身条件和具有能动性的“人”这一因素的重视。为了填补这一方面的空白,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宋程成等学者在2013年发表的“跨部门协同中非营利组织自主性的形成机制——来自政治关联的解释”一文中对非营利组织自主性形成的微观机理作了深入探讨。借助政治关联理论和“知识基础观”的研究成果,作者以组织高管这一“人”的因素为着眼点,建构一个基于“关系-知识观”的政治关联模型。结合这一分析模型,作者重点关注两个问题:一是在跨部门协同中,非营利组织自主性的内容主要可包括哪些维度;二是那些拥有相似自主性的非营利组织,在自主性的形成机制上是否存在明显不同。

作者首先回顾了政治关联理论和“知识基础观”视角,并构建了本文的理论模型。一个组织的政治关联是指该组织的领导人曾是政府官员或与政府部门、政党等有着密切联系。组织政治关联可视为是正式制度,如法律保护、政府可信度和市场机制等的替代物;更重要的,政治关联可以帮助企业获取稀缺资源,如行业信息、扶持政策、银行贷款等。“知识基础观”强调,组织领导者的知识储备在其做出战略选择时十分关键。而个体所能拥有的知识构成往往受到其所处的组织这一“知识库”的容量的影响。作者创造性地将政治关联理论和“知识基础观”视角整合在一起,提出“关系-知识观”论点——组织领导人或高管的知识构成受限于其所处的社会关系,而这会影响到组织的战略行为。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政治关联的浴缸模型。

浴缸模型是以“政治关联-高管知识-获取方式”的思路来分析非营利组织自主性的形成机制。其中,政治关联被定义为非营利组织的高 层人员曾经担任(指最后担任)或现在仍担任相应的政府职位;高管知识指的是高管拥有的关于如何开展组织活动和处理与政府关系方面的知识;组织自主性指组织对自己活动的控制程度。作者认为,经由高管的知识和做事方式的作用,政治关联会影响到非营利组织在正式性、资源分散及决策权威等自主性获取方式的选择。

作者对比了浙江省杭州市和宁波市两地拥有相似组织环境的两家公共服务型非营利养老组织X(领导人D)和Z(领导人N),发现在组织发展初期,相对于拥有政治关联的组织X,不存在政治关联的组织Z更倾向于以正式性、资源分散的方式来获取自主性;不管有无政治关联,在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合作中,非营利组织都倾向于以决策权威的方式来获取自主性;从长期来看,为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维系自身的自主性,非营利组织往往倾向于建立一定的政治关联。

根据上面分析,作者认为,虽然从表面上看,两家机构的自主性似乎并无大的差异。然而,如果从组织政治关联的角度予以考察,就可以发现这两个组织在自主性的具体形成机制上存在着巨大差异。首先,两个组织在正式性和资源选择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组织成立初期,主动要求将政府机构人员纳入组织治理结构中,但同时又强调这是名义上的加入,自己对组织的控制不该受到条框的限制,这与其长期的政府背景不无关系;N等人在组织成立到组织实际治理结构确立的过程中,都不曾考虑邀请政府官员进入核心管理层,这显然与其缺乏与政府的联系有关;其次,尽管两个组织都强调了组织对服务项目的控制权,都十分反对业务主管单位的介入,但仍存在些微差异。X组织的情况,与D曾有的政治地位不无关系:他深谙官僚制内部的等级分明的惯例,知道政府掌权后组织权力获得的难度。而Z互助会对项目主导权的重视,则与N等人对自己区别于政府的主体地位的认知有关,他们希望组织能够以较为平等的方式与政府缔结合作契约;最后,政治关联揭示着政府与非营利组织间关系的动态演化轨迹。长期来看,Z互助会逐步增强其政治关联的过程,体现了非营利组织为使自身免于受到外部控制而采取策略的行动逻辑。在项目主导权的争夺战之后,N等逐步转变了观念,强调从政策角度而非市场角度去思考自己组织的未来规划,提出政策建议需要适当的从政经验和知识,这在事实上确认了建立政治关联的合法性和迫切性。

介绍文献

宋程成, 蔡宁, & 王诗宗. (2013). 跨部门协同中非营利组织自主性的形成机制——来自政治关联的解释. 公共管理学报(4), 1-11.


欢迎关注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CIEFR)官方微信号“中国教育财政”(账号:CIEFR-PKU),也欢迎将我们的文章发送到朋友圈或转给好友。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并保持文章完整性,不得删除“中国教育财政”及微信号,违者必究。

话题:



0

推荐

刘明兴

刘明兴

124篇文章 7年前更新

男,1972年生。2001年获得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2001年至2003年,在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从事经济学博士后研究。现为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教授、副所长。研究领域为发展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自2003年至今,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90余篇。 包括,《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Comparative Politics》、《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社会学研究》、《政治学研究》、《中共党史研究》等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