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智库”是近年来学术界和舆论界讨论的热点问题,政府在政策制定方面对于智库的依赖,以及民众对一些政策分析的看法,都受到各类智库的影响。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指南中,针对智库的研究课题多达五个,从侧面印证了政府对于此类研究项目的关注度增加。

清华大学朱旭峰教授在Asian SurveyThe China Quarterly等期刊撰文,对中国智库影响机制做了实证分析。

研究认为,中国的智库可以分为半官方和民间智库两类。西方学者对中国半官方智库的“独立性”往往持怀疑态度,认为其受政府的资助和指示,研究成果无法做到完全中立。但事实上,在中国是否具有“独立性”并不能以是否有官方背景来判断。拥有官方背景的中国智库批评政府的声音并不比民间智库少。民间智库的经费也并不完全来自自筹,也有为数不少的智库接受官方的资助,他们往往以接到政府委托的项目或课题为荣,借此宣扬自己研究水平得到了官方认可。

朱旭峰将智库的影响力分为:决策影响力、精英影响力和大众影响力三个圈层。因其自身的成果和活动不同,智库在不同层次的影响力呈现出显著差异。他也将中国智库扮演的角色分为三类:政府咨询者、学术研究者和公共倡导者。

利用2004年对全国25个省301个智库负责人的调查研究,朱旭峰实证研究了中国智库的影响力和影响因素。将智库分为半官方智库和民间智库,分别建立模型解释不同类型智库的影响机制差异。研究的自变量包括智库的行政联系、关系网络、专业知识、研究经费、成员规模、发展历史、所在区位等。

将智库影响力分为智库的研究成果(文字)和智库的活动(非文字)两类进行测量。智库研究成果关注研究成果被领导批示的次数、发表在核心期刊的论文篇数和成果被媒体报道的次数。智库活动关注研究人员作为专家接受政府邀请参加咨询会议的次数、受邀参加国内学术会议的次数、接受媒体采访的次数。基于因子分析,将上述因素又分为决策影响力、精英影响力和大众影响力。

结果表明,智库类型对智库的总体影响力不显著,半官方智库的决策影响力显著强于民间智库,经营影响力则低于民间智库。专家的专业知识和人际关系网络显著影响智库的总体影响力,智库的经费、组织规模对智库影响力的影响则不显著。智库的行政联系对半官方智库影响力的贡献是显著的,智库领导的人际关系网络对民间智库影响力的贡献更为显著。论文设置了智库的“所在地是否北京”这一虚拟变量,发现“在京”变量显著影响民间智库的影响力,但半官方智库则不显著,由此表明半官方智库拥有内部的表达渠道,在非首都的城市同样能够施加影响,而民间智库则需要在首都通过社会精英增强自身影响力。

参考文献

Zhu, X. (2009). The influence of thinktanks in the Chinese policy process: Different ways and mechanisms. AsianSurvey, 49(2), 333-357.

Zhu, X. (2011). Government advisors orpublic advocates? Roles of think tanks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regional variations. The China Quarterly, 207, 668-686.


欢迎关注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CIEFR)官方微信号“中国教育财政”(账号:CIEFR-PKU),也欢迎将我们的文章发送到朋友圈或转给好友。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并保持文章完整性,不得删除“中国教育财政”及微信号,违者必究。

话题:



0

推荐

刘明兴

刘明兴

124篇文章 7年前更新

男,1972年生。2001年获得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2001年至2003年,在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从事经济学博士后研究。现为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教授、副所长。研究领域为发展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自2003年至今,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90余篇。 包括,《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Comparative Politics》、《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社会学研究》、《政治学研究》、《中共党史研究》等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