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近几年来,中国的收入贫困问题得到了广泛的承认和研究,然而资产贫困却很少被涉及。资产是家庭在特定时间点上拥有的资源存量,包括房屋、生意、储蓄、股票和债券等。资产贫困意味着家庭资产无法满足一定时期内的家庭基本需求。与收入相比,资产不仅是对未来消费的存储,可以保护家庭经济安全,而且它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协调器。从长期来看,家庭资产是收入的重要决定性因素,影响个人的教育机会、房屋拥有权、事业起步以及经济抱负的实现。鉴于资产贫困的以上优势,圣路易斯大学社会工作学院的Jin Huang学者与其他学者一起在2013年发表的‘Asset Poverty in Urban China: A Study Using the 2002 Chinese Household Income Project’一文中运用家庭资产考察了中国城市的贫困问题。

本文尝试解决三个问题:首先试图基于多个资产贫困线测算中国城市的资产贫困率;之后,作者们检验了资产贫困与收入贫困的相互作用;最后,本文尝试探究影响中国城市资产贫困的潜在因素。作者们借鉴了Haveman and Wolff(2001)的研究,认为资产贫困是指资产不能满足一段时期内单位家庭的基本需求,并应用三种形式资产,资产净值(net worth)、减去房屋的资产净值(net worth minus home equity)以及流动资产(liquid asset)来分析中国的贫困问题。资产净值被定义为总的市场化资产减去总负债;流动资产包括所有现金以及其他容易转化为货币形式的实物。之后,作者使用2002年中国家庭项目调查数据,调查分析了三种资产贫困线,Minimum living standardKhan poverty lineself-reported expenditure. MLS是地方政府规定的月最低生活水平保障线,通过每月的必需品开销测算,包括20种商品和服务。测算的基本单位是个人,所以在测算家庭最低生活水平时需要乘上家庭人口数;Khan贫困线是每人每月211元,这个标准是世界银行贫困线的两倍;self-reported expenditure是由调查家庭的一家之主向项目调查者给出的家庭月最低开销,是一种主观福祉的体现。

通过相关分析,作者发现,一方面,中国贫困的特点是低水平但深刻的资产贫困。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贫困率较低。例如,本研究中评估出的最高流动资产贫困率(21%)也比同期的意大利(33%)等国家低。然而,中国的流动资产贫困率是收入贫困率的5倍,而美国1999年这一数字是3.4。显然,流动资产贫困是中国的一大问题,因为即便是家庭收入超过贫困线,很多家庭依然处于流动资产贫困的状态。而对于那些资产贫困的家庭,大部分基本没有任何财产,而且极端资产贫困的家庭也更可能经历经济困难,并持续贫困。此外,收入贫困家庭更容易面临经济风险,因此储蓄动机更强。然而,考虑到流动资产贫困,他们用于储蓄的可支配收入非常少。可以说,收入贫困和流动资产贫困相互影响,不断加深家庭贫困程度。另一方面,中国资产贫困率较低的原因,除了较低的贫困衡量标准这一原因外,可以部分由中国人的强预防性储蓄动机来解释。而国人如此强的储蓄动机,除了文化历史原因外,也与中国公共支出的水平低密切相关。由于较少的家庭能够获得足够的经济支持,储蓄就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教育和健康领域,因为这些领域的昂贵花费也要由个人承担。中国平均家庭流动资产是平均收入的1.2倍。而西班牙工人持有的平均流动资产相当于4-5个月的收入。根据以上结论,作者呼吁要帮助穷人进行资产建设。

参考文献:

Huang J, Jin M, Deng S, et al. Asset Poverty in Urban China: A Study Using the 2002 Chinese Household Income Project [J]. Journal of Social Policy, 2013, 42(04): 763-781.


欢迎关注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CIEFR)官方微信号“中国教育财政”(账号:CIEFR-PKU),也欢迎将我们的文章发送到朋友圈或转给好友。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并保持文章完整性,不得删除“中国教育财政”及微信号,违者必究。

话题:



0

推荐

刘明兴

刘明兴

124篇文章 7年前更新

男,1972年生。2001年获得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2001年至2003年,在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从事经济学博士后研究。现为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教授、副所长。研究领域为发展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自2003年至今,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90余篇。 包括,《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Comparative Politics》、《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社会学研究》、《政治学研究》、《中共党史研究》等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