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承接文章上一部分对既得利益者在政策稳定与改变之间中的重要作用的阐述,本部分作者尝试用既得利益者来解释为什么美国公共教育改革进行了30年却只取得了微弱的成效

美国的教育改革

在以往有关美国的政治理论与教育改革的研究中,有两大研究问题最受关注。一个是城市教育改革,在该项研究中,研究者将焦点集中在市长和其他市民领导者针对公立学校体制弊端的所做的努力上,研究者经常提及的理论视角是“公民能力”。公民能力指的是社区的居民聚合在一起处理有关事项的能力。而在另一大研究问题——“不让一个孩子掉队”(NCLB)计划中,研究者往往关注国家政策需要和NCLB的特质。总之,这些研究都聚焦在改革家身上,但作为反对力量力图维持稳定的既得利益者却鲜被提及。

教育中的既得利益

公立学校也是政府部门的附属,其既得利益者也和政府的其他部门类似。学校里的既得利益者是教师工会和学区,但二者也有区别,教师工会最关心的是自己的工作和自身利益,而学区则比较复杂,因为学区的董事会成员是被选举出来的,他们为讨好选民,所以可能会支持一些大型改革,也就是说在某些特定的时间,某些区域的领导可能会有改革现状的动机,但这样又触犯了他们自身的利益。

既得利益与教育改革

美国的教育体系催生了教师工会和学区等既得利益者,他们从现状中受益,组织性高、力量强大、拥有政治否决权。在正常情况下,改革者试图改革教育时会面临巨大的阻碍,而改革者自身则成分多样、没有权力,这就意味着巨大的改革是不可能的,所以改革往往是渐进的,对教育体系的基础结构往往没有影响。近些年来,既得利益者的力量因经济危机而被削弱,所以不得不做出更多的妥协,从而使得教育改革获得了飞跃式的成功,改革者一步步取得了胜利。但是我们对现状要有清醒的认识。从“学校选择运动”这一现象中可以明显看出这一点,该运动从上世纪80年代到2014年在政府的帮助下才有了30万学生进入私立学校,这一数量与公立学校的5000万在校生相比不值一提。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在作者看来,这是因为教师工会和学区受到了学校选择运动的威胁,并尽力反对该运动。近些年改革者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但这只是相对的,事实上,既得利益者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处于绝对优势。教师评价体系的改革中也是如此,在“通向顶端”运动中,教师的表现是对其进行评价的基础,绝大多数州都通过法律要求将教师的表现作为评估的重要指标,这与过去相比被视为一项重大的突破,但实际上,教师并没有受到全面严格的评估,几乎没有教师仅仅因为表现不好而被解雇。对此,作者认为最核心的解释与既得利益有关,因为教师工会的利益受到了该评价体系的威胁,并且大部分学区也不想如此,这两股力量一直在阻止该运动的开展。

总的来说,在2001年NCLB项目取得了转折,但是改革者经过很多年的尝试所取得的渐进性的变化并没有触及到公立学校体系的传统结构。进步一直都有,家庭现在也有了更多的选择权,教师的表现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被看重,但是在当下教师工会和学区依然把学校选择和教师评价视为其既得利益的威胁,并且他们用他们的力量限制实质性改变的发生。美国过去30年的教育改革可以说是“雷声大、雨点小”。

美国的教育改革并非特例,既得利益理论可以被应用到各个国家各个领域的改革中。既得利益对于理论建设而言是一个十分有利的工具,它可以告诉我们为什么体制如此稳定、大的改变难以发生甚至某些体制为何运转不灵。但许多文献却没有一个把既得利益放在理论的中心地位,该领域值得学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Moe, T. M. (2015). Vested Interests and Political Institutions. 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


欢迎关注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CIEFR)官方微信号“中国教育财政”(账号:CIEFR-PKU),也欢迎将我们的文章发送到朋友圈或转给好友。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并保持文章完整性,不得删除“中国教育财政”及微信号,违者必究。

话题:



0

推荐

刘明兴

刘明兴

124篇文章 7年前更新

男,1972年生。2001年获得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2001年至2003年,在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从事经济学博士后研究。现为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教授、副所长。研究领域为发展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自2003年至今,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90余篇。 包括,《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Comparative Politics》、《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社会学研究》、《政治学研究》、《中共党史研究》等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