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一直以来,高等教育被视为工人阶级子女实现社会流动,改善生活际遇的通道,但很少有研究关注大学中的学术失败(比如挂科)对于工人阶级子女职业期望的影响。在这篇文章中,两位作者即利用布迪厄所提出的“惯习”(个体在早期经验的影响下所形成的态度和行为倾向)的概念对学术失败与工人阶级子女的社会流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在高等教育扩张的过程中,工人阶级子女获得了更多的受教育机会。由于高等教育被看作实现社会流动的工具,因而接受大学教育本身即对于学生的职业期望有着很大的影响。但是,与出身于工人阶级的学生的想象相反,大学文凭本身并不能保证他们摆脱贫困并获得一份更好的工作。要成为中产阶级,这些学生还需要改变其基于早期经验所形成的工人阶级的行为处事方式乃至性格特点(即惯习)。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顺利通过调整惯习实现了自己的职业期望,但是对于经历了学术失败的学生而言,他们的职业期望可能会发生改变,他们对于惯习的调整也很有可能会因为学术失败的发生而出现中断。

在这篇论文中,作者综合利用了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回答了下述两个问题:第一,工人阶级子女是如何面对学术失败的?第二,学术失败对于工人阶级子女的职业期望和社会流动会产生何种影响?

在工人阶级子女看来,社会流动主要是指获得一份社会地位优于其父母的工作,而他们进入大学学习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获得这样的一份工作。这种职业期望本身即反映出了学生对于不同于其父母的生活方式的追求以及调整自己惯习的意愿。在这种情况下,学术失败往往会与他们的职业期望和自我定位产生冲突,有时也会让他们重新思考自己是否应该读大学这一问题。

对学术失败的归因

当学术失败发生时,学生往往会为其寻找合理化的解释,比如自己的时间管理不科学,或者没能充分利用老师提供的资源等。有一些学生则会怀疑自己的学术能力,甚至质疑自己读大学的意义。两位作者认为,后者所表现出的这种迷茫很有可能是由于其处于惯习转变的早期阶段所造成的。一方面,他们希望通过高等教育实现社会流动;另一方面,由于经历了学术失败,他们又对自己的能力和阶级归属产生了疑问。在这种迷茫的状态下,他们针对学术失败所采取的措施也有着很大的差别。

学术失败对职业选择的影响

面对学术失败,有些学生会在与家人或老师交流后重新思考自己的职业选择。此时,他们所拥有的社会资本(比如社会关系)和文化资本(比如特殊的技能)的重要性就会体现出来。相反,另一些学生则会坚持自己原来的职业选择。这一方面是因为很多出身于工人阶级家庭的学生被视为家庭的骄傲,而放弃学业则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另一方面,他们也想尽力避免以后从事自己不适合或者不喜欢的职业。

基于上述分析,两位作者提出,当学术失败发生时,出身于工人阶级家庭的学生所采取的对策有着很大的差异,而惯习对于理解这些学生在面对学术失败时的反应有着重要的意义。面对学术失败,学生往往会采取措施保护自己不落入向下的社会流动,即避免从事社会地位与其父母相似的职业。这不仅体现了学生面对学术失败时所显示出的适应性,也反映出他们的惯习已经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发生了改变。

本文提出的从惯习转变的视角出发来理解学术失败对于工人阶级子女的影响的分析思路有着很强的创新性, 但在惯习的转变和学术失败之间的互动关系方面,作者的探讨仍有一些空泛。作者虽然发现了工人阶级子女对于学术失败的归因有着很强的差异性,却没有对导致这种差异性的原因进行细致地分析,仅仅笼统地将其归于惯习转换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迷茫与阶级认同的空虚的影响。此外,本文虽然暗示了学术失败可能会导致惯习转变过程的中断,但并未对其中具体的作用机制进行详细的讨论,也没有进一步探索这种惯习转变的中断对于学生社会流动的深远影响。可以说,本文的研究思路对于相关研究有着很强的启发性,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在惯习转变和学术失败的关系方面,仍存在着很多问题等待后续研究进行更为深入地探讨。

介绍文献

Byrom, T. and N. Lightfoot (2013). "Interrupted trajectories: the impact of academic failure on the social mobility of working-class students."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of Education 34(5-6): 812-828.


欢迎关注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CIEFR)官方微信号“中国教育财政”(账号:CIEFR-PKU),也欢迎将我们的文章发送到朋友圈或转给好友。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并保持文章完整性,不得删除“中国教育财政”及微信号,违者必究。

话题:



0

推荐

刘明兴

刘明兴

124篇文章 7年前更新

男,1972年生。2001年获得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2001年至2003年,在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从事经济学博士后研究。现为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教授、副所长。研究领域为发展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自2003年至今,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90余篇。 包括,《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Comparative Politics》、《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社会学研究》、《政治学研究》、《中共党史研究》等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