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在西方,教育扩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看作是一个促进社会流动的合理手段。在一些国家(如英国),政府甚至寄希望于通过教育扩张来解决社会不平等等一系列经济与社会问题。但是,经验研究结果却与政府的这种期望大相径庭。在过去的40年中,虽然英国的受教育机会持续增加,英国社会的流动性并没有明显增加:一方面,教育获得的阶级差异仍非常明显;另一方面学生所取得的教育成就也不能够充分地转化成其在劳动力市场中所取得的社会地位。针对这种现象,法国社会学家雷蒙·布东(Raymond Boudon)提出的社会机会模型(Model of social opportunity)提供了很好的解释。

从社会位置(比如一个人所处的家庭、社会群体、学校以及社会经济环境等)对于个体的行动和选择的影响出发,布东认为教育扩张并不一定能够增加社会流动。虽然教育扩张能够使劣势阶层获益,但也会增加劳动力市场中各个层次的竞争,并造成文凭的贬值。因此,当社会职业结构的升级速度落后于教育扩张的速度时,教育扩张就不能对社会流动产生显著的影响。

教育机会不平等和社会机会不平等

布东的社会机会模型是以教育机会不平等(Inequality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IEO)和社会机会不平等(Inequality of social opportunity, ISO)这两个概念为基础的。前者是指来自不同社会背景的个体在教育获得方面表现出的差异;而后者则是指他们在所取得的社会地位方面的差异。以这两个概念为基础,布东的社会机会模型也相应地包含着两个组成部分:教育机会不平等模型和社会机会不平等模型

社会分层的初级影响和次级影响

在教育不平等方面,布东认为社会分层对于教育不平等的影响可以分为初级影响和次级影响两个方面。初级影响是指孩子的社会背景和他们的学术表现之间的关系,而次级影响指的是学术表现类似,但社会背景不同的学生在教育决策方面的差异。布东的理论所强调的正是社会分层的次级影响。根据布东的观点,这种次级影响不仅仅包括个人偏好的影响,还包括其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所拥有的经济和文化资源以及当地的机会结构的影响。举例而言,同样是为了避免向下流动(即从事社会地位低于其父辈的职业),出身于上层的学生因为父辈的职业地位较高,因而实现这一目标所需要的职业地位也相应较高:相反,出身于下层的学生因为其父母的职业地位较低,因而实现向上流动所需要的职业地位也相应较低。

教育机会不平等模型和社会机会不平等模型

基于社会分层的初级影响和次级影响这两个概念,布东提出了四个公理。这四个公理即构成了他的教育机会不平等模型。

IEO公理1:社会是分层的。社会分层的初级影响表现在其对于孩子学术能力的影响。这种初级影响是具有延续性的,它对于孩子学术能力的影响不随着时间而改变。

IEO公理2:不同的课程结构(Curriculum)会导致不同的教育发展轨迹。在所有课程结构中,只有一部分能够通向最高的教育成就。在面临升学机会时,学生要做出是否升学的决定,而这种升学机会一但放弃就没有机会重新获得。

IEO公理3:在每一次做出是否升学的决定时,社会分层的次级影响都会发生作用。学生选择升学的可能性与其家庭社会地位和自己的学术能力呈正相关。

IEO公理4:社会处于教育扩张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升学机会不断增多,但它对于不同社会群体的影响却并不均衡。

与教育机会不平等模型类似,布东的社会机会不平等模型由以下两个公理构成。

ISO公理1:社会的职业结构升级的速度落后于教育扩张的速度。

ISO公理2:个体所获得的社会地位取决于四个相互独立的因素:社会背景、教育获得、社会结构和教育结构(即社会中不同教育程度的人数)。

教育扩张和社会流动

根据上述六个公理,并利用虚拟数据进行分析,布东对于教育扩张背景下的教育不平等和社会流动进行了探讨。概括而言,其结论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第一,教育扩张能够使各个社会阶层获益,但它对于不同社会阶层的影响却是不均衡的。优势阶层在教育扩张的过程中获益较多,而劣势阶层获益较少;

第二,在控制住教育结构的影响的情况下,教育扩张会导致教育不平等(教育获得和社会背景之间的相关性)的降低;

第三,虽然教育扩张能够减轻教育领域的不平等,但社会流动并不会随着教育不平等的减弱而增加。本文作者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即在于随着教育的扩张,劳动力市场中来自优势阶层的毕业生数量增多,由于其在家庭背景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因而也更容易获得地位较高的职位。因此,来自劣势阶层的毕业生的就业机会也就受到了挤压。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作者对当前英国政府通过教育扩张来解决经济社会问题的政策进行了评价。他认为试图通过教育扩张来促进社会流动是靠不住的。一方面,这种政策取向忽略了教育获得和地位获得之间的衔接问题;另一方面,它也没有注意到社会背景对于学生升学决策的影响(即社会分层的次级影响)。所以,要促进社会流动,还必须对劳动力市场进行改革,并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减少社会的不平等。

参考文献

Thompson, R. and R. Simmons (2013). "Social mobility and post-compulsory education: revisiting Boudon’s model of social opportunity."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of Education 34(5-6): 744-765.


欢迎关注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CIEFR)官方微信号“中国教育财政”(账号:CIEFR-PKU),也欢迎将我们的文章发送到朋友圈或转给好友。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并保持文章完整性,不得删除“中国教育财政”及微信号,违者必究。

话题:



0

推荐

刘明兴

刘明兴

124篇文章 7年前更新

男,1972年生。2001年获得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2001年至2003年,在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从事经济学博士后研究。现为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教授、副所长。研究领域为发展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自2003年至今,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90余篇。 包括,《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Comparative Politics》、《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社会学研究》、《政治学研究》、《中共党史研究》等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