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在社会科学的研究中,教育回报往往被定义为教育对于个体收入的提升作用。以这一定义为基础,很多研究者都对我国居民的教育回报及其性别差异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城镇地区,女性的教育回报远高于男性。也就是说,与男性相比,女性更有可能通过接受教育而改善自己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地位,获得更高的收入。

不难发现,上述教育回报的定义暗含着一种个体主义的视角,在发表于《中国季刊》的《为什么在中国城镇地区女性的教育回报高于男性?》一文中,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韩怡梅,理海大学的张玉萍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王美艳三位研究者即对这种个体主义的视角提出了质疑。她们认为,个体主义视角下发现的这种教育回报的性别差异虽然很精确,却有着一定的误导性。这是因为不论对于男性还是女性来说,收入都不仅仅意味着劳动者自身的收入,还包括他们配偶的收入,而配偶的收入和家庭责任等因素也会反过来影响到劳动者自身在劳动力市场中的行为,并最终作用于其收入回报。因此,三位研究者认为,要全面探讨教育回报的性别差异,就要超越这种个体主义的视角,对劳动者自身、劳动者的配偶以及夫妻双方的总收入进行综合的分析。这不仅能为我们解答中国是否存在教育回报的性别差异这一问题,还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教育回报的性别差异出现的原因和具体的作用机制。

研究设计

为了综合探讨教育、婚姻(包括是否结婚、配偶的教育等因素)和收入三者之间的关系,三位研究者利用中国城市劳动力调查数据对一系列相关问题进行了量化分析。具体而言,三位研究者的分析涵盖了劳动者个体、夫妻双方和劳动者的配偶三个层面。

在劳动者个体方面,三位研究者对于劳动者自身的教育回报(即传统意义上个体主义视角下的教育回报)和教育与婚姻获得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在夫妻层面,三位研究者对教育对于夫妻总收入的影响(即夫妻层面的教育回报)以及教育和妻子收入占夫妻总收入的比重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在配偶方面,三位研究者则对劳动者自身的教育对其配偶收入的影响(即妻子教育对丈夫收入的影响和丈夫教育对妻子收入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研究结果

 在劳动者个体方面,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国城镇地区,劳动者个人的教育回报确实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对于男性而言,学校教育每增加一年,收入仅增长6%7%,而对于女性而言,学校教育每增加一年,收入能增长11%12%。三位研究者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女性的教育回报远高于男性的情况,是因为教育程度较低的女性更有可能牺牲自己提升收入的机会而帮助丈夫获得更高的收入,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高教育程度女性和低教育程度女性在收入方面的差异。

为验证上述推论,三位研究者进一步对教育对于婚姻获得和婚后是否工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教育对于婚姻获得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对于女性而言,随着教育程度的提升,结婚的可能性会有所下降,而对于男性而言,两者之间的关系正好相反,随着教育程度的提升,结婚的可能性也相应有所升高。在婚后是否工作方面,三位研究者发现,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教育都起到了提升个体进入劳动力市场工作的可能性,但教育对于女性的影响明显大于男性。这也就验证了上述低教育程度的女性更倾向于牺牲自己的工作来帮助丈夫的推论。

接下来,三位研究者对个体教育对于妻子收入占夫妻总收入的比重以及配偶收入两个变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妻子教育程度和妻子收入占夫妻总收入的比重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即随着教育程度的提升,妻子收入占夫妻总收入的比重也相应上升。在配偶的教育回报(即妻子教育对于丈夫收入的影响和丈夫教育对于妻子收入的影响)方面,教育回报所表现出的性别差异与个体自身教育回报的性别差异正好相反。根据数据分析结果,丈夫的教育每增加一年,妻子的收入能够增加8%到10%,而妻子的教育每增加一年,丈夫的收入仅增加7%至8%。考虑到夫妻双方在教育程度方面往往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我们有理由推断低教育程度家庭更有可能牺牲妻子的工作以提升丈夫收入,而在高教育程度家庭中,妻子的牺牲则相对较小。

最后,三位研究者对于夫妻总收入的教育回报进行了分析,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夫妻总收入而言,妻子的教育回报和丈夫的教育回报没有明显的差异。不论是妻子还是丈夫,每一年的教育都可以带来10%左右的收入回报。

基于上述分析,三位研究者提出之所以在我国城镇地区会出现女性的收入回报高于男性的现象,是因为低教育程度的女性更倾向于牺牲自己的工作以帮助丈夫提升收入,如果将研究视角从个体层面转为夫妻层面(即对夫妻总收入进行分析),教育回报并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据此,三位研究者不仅仅对我国城镇地区教育回报的性别差异提出了可靠的解释,还指出了以往研究所采用的个体主义的视角所存在的问题,对于相关研究有着很强的启示意义与借鉴价值。

介绍文献

Hannum, E., Y. Zhang and M. Wang (2013). "Why are returns to education higher for women than for men in urban China?" The China Quarterly 215: 616-640.


欢迎关注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CIEFR)官方微信号“中国教育财政”(账号:CIEFR-PKU),也欢迎将我们的文章发送到朋友圈或转给好友。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并保持文章完整性,不得删除“中国教育财政”及微信号,违者必究。

话题:



0

推荐

刘明兴

刘明兴

124篇文章 7年前更新

男,1972年生。2001年获得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2001年至2003年,在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从事经济学博士后研究。现为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教授、副所长。研究领域为发展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自2003年至今,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90余篇。 包括,《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Comparative Politics》、《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社会学研究》、《政治学研究》、《中共党史研究》等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