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作者简介:

Guang·Guo,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校区(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Chapel Hill )社会学系教授,研究兴趣主要是在统计方法以及社会学与基因学的交集,获得Princeton PH.D。

Leah K.·VanWey,莉亚·凡韦,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校区社会学系的博士生,她的研究兴趣主要包括定量研究方法,家庭决策和移民。

1.同胞结构(sibship structure)的已有研究

关于同胞结构(包括家庭子女数,出生顺序,生育间隔)对儿童智力发展的影响的研究最早要追溯到19世纪后期,Galton(1874)发现了家庭里最早出生的小孩享有智力优势。在同胞结构的研究中只有家庭子女数(sibship size)被不断地发现与儿童的智力成绩或者说儿童质量之间存在负向的关系,以Zajonc 和 Blake 为代表。他们的观点都认为家庭中儿童数量对儿童质量的影响是因果性的,因此鼓励夫妇通过少生来达到优生。基本模型主要有:

1.1 扎荣茨和马库斯的汇合模型(the confluence model)

汇合模型解释了家庭孩子数、出生间隔和出生顺序与孩子智力发展之间的关系。该理论提出孩子的智力发展有2个因素在起作用:一个是家庭智力环境,另一个则是小孩对小孩的教导功能。智力环境是指所有家庭成员智力水平的平均值,家庭智力环境会随着每一个孩子的出生而恶化,因为越小的小孩智力水平越低。该理论也认为“教师功能”(教导弟妹)也会对孩子的智力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在这一汇合模型中,虽然解释了孩子数量对孩子智力发展的负向影响,但是缺乏经验支持。

1.2 资源稀释模型the resource dilution model

资源稀释模型认为孩子的智力发展依赖于家庭的资源及其分配,家庭中的孩子数量越多,需要分配的资源也就越多,每个孩子所能享受的资源会相应减少,因此孩子的质量就越低。Blake将家庭资源分为3种:1)父母提供的“房子类型、生活必需品和文化用品”;2)父母提供的机会资源,主要是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和实践活动的机会;3)父母的关注、干预和教诲。Downey(1995)利用1988年的全国教育跟踪研究数据发现家庭规模对孩子智力的影响是通过父母资源这个中介因素实现的。只有将其放在动态历史过程中考虑家庭孩子数量的变化和智力发展的变化,才能达到对这一模型的验证。

1.3 作为虚假效应的家庭子女数(sibship size as a spurious effect)

部分学者认为家庭子女数和智力发展之间的相关关系可能是虚假相关,因为存在一些因素是是既会影响孩子智力成长又与兄弟姐妹数量相关的。这些因素包括:

1)家庭经济地位(SES更低的家庭倾向于要更多的小孩);2)基因遗传(父母的认知能力会影响后代的认知能力,认知能力差的父母可能由于较差的“家庭计划”或其他原因而生育更多的孩子);3)混合因子:家庭智力氛围包括家庭对智力活动的鼓励以及有助于丰富经历的机会、价值体系和规范期待等。以上这些因素可能是真正的原因,它们同时影响家庭生育率和孩子的智力发展。

2.本文研究内容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利用固定效应模型,把同胞分析当做个人层面的特征,并且会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

文章基本假设是,随着更多的潜在混合效应被控制住,孩子数量对智力发展的消极影响会逐渐减弱。作者利用全美青少年纵贯调查(NLSY),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发现家庭规模对孩子智力发展并不存在消极影响,反而家庭中孩子数量增加,对孩子的数学成绩具有积极影响。

该研究的目标是检验关于家庭规模对孩子智力发展存在消极影响的因果解释是否成立,而本文分析推翻了这种长期存在的因果解释。利用传统回归分析方法对数据分析的结果仍然表明孩子数量对智力发展存在消极影响,但是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同胞分析和重复测量分析却没有得出这样的结论。也就是说,在控制住家庭和其他环境的影响后,家庭基因影响、孩子个体特征影响以及孩子与家庭的交互作用的影响后,孩子数量不再对其智力发展存在显著的消极影响。这就说明传统分析所得到的消极影响并不真正是由于孩子数量而造成的,更多的是由被控制住的因素及其组合所引起的。此外,作者还分别比较了传统分析结果和同胞分析结果、传统分析结果和重复测量分析结果,发现随着更多潜在混合影响被控制住,孩子数量的消极影响也在逐渐减弱,证明了作者理论假设。

通过本研究,我们可以反思当下对“二孩政策”、“多孩政策”诸多反对声中关于“孩子数量多会影响到孩子的智商”这一说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并在对孩童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方面,有所启发。

介绍文献

Guo, G., & VanWey, L. K. (1999). Sibship size and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Is the relationship causal?.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169-187.


欢迎关注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CIEFR)官方微信号“中国教育财政”(账号:CIEFR-PKU),也欢迎将我们的文章发送到朋友圈或转给好友。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并保持文章完整性,不得删除“中国教育财政”及微信号,违者必究。

话题:



0

推荐

刘明兴

刘明兴

124篇文章 7年前更新

男,1972年生。2001年获得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2001年至2003年,在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从事经济学博士后研究。现为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教授、副所长。研究领域为发展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自2003年至今,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90余篇。 包括,《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Comparative Politics》、《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社会学研究》、《政治学研究》、《中共党史研究》等等。

文章